·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更多>>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动态>>正文
 

【校友文苑】科技日报军事部主任唐先武校友:端午节的快乐与安康

2019年06月10日 14:27  编辑:校友办  核稿:   点击:[]

端午节的快乐与安康

唐先武

又是一年粽叶、艾叶飘香时。

过端午节,国家法定放一天假。平时较忙,好多人没联系,这个时节问候一下,于是短信、微信就有了“端午节快乐”之语。可是,有研究学问者说不能如此说,不合适,应该说“端午节安康”。原因是端午节和清明节一样,都是祭祀节,不能轻松快乐。

我不以为然。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最大众的说法当然是纪念屈原。2000多年前,楚之大夫屈原诤言逆耳,报国无门,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痛心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纪念。有人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想给鱼龙虾蟹喂饱了,就不去吃屈原的肉身了——这便是端午吃粽子吃鸡蛋的由来;渔夫们飞速划船,在江上来回奔跑找寻屈原的真身——这便是端午赛龙舟的由来;还有人拿来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晕倒蛟龙水兽,以免它们伤害屈原——这便是端午要喝雄黄酒的由来。都是些心情沉重的事儿。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屈原之所以投江,是因为他的胸怀、志向与理想已高于生命。壮士悲歌——他用结束生命之举让朝庭重视、让国人关注,从而改变朝庭现状,让楚王理朝问政、富国强民,让老百姓安康快乐,这应是他的追求。他报国无门而以死明志,是解脱,也是一种快乐;而让他施政报国,他最大的追求就是让百姓快乐,他也就快乐了。死者快乐,生者快乐,缘何如今就不能说快乐了?

再者说了,即使最初的端午节是因屈原之死而起,是悲壮,但2000年下来后,端午节已经成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间历朝历代都有不断地补充与赋新,它远远高于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人的政治抱负。如今新时代,吃粽子吃鸡蛋亲人团聚,赛龙舟拼比赛团结奋进,热热闹闹的都是快乐。从这一点说,端午早已不是祭祀节了。

在我的老家皖西,端午节还有很多事情是要做的。

端午节前几天,无论穷家富宅,每户都要备些糯米、笋叶、鸡鸭蛋。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母亲将土屋的地面扫干净,再洒点水以防扬尘,拿来泡好的糯米、煮软的笋叶,带着姐姐准备包粽子。有时候,外祖母也过来一起包。农村的五月,是农忙的时节,既是午收,又是夏种,但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农活都要暂停下来。难得这么忙里偷闲,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面包粽子一面说着话,说些家长里短、人情冷暖的那些事,说着收获、说着希望。我们在一旁调皮地玩耍。没有玩具就什么都是玩具,我们一会去抓几粒米,一会去扯一片粽叶,一会还将盆里的水捧出来弄湿了一地。次数多了,动作大了,母亲便会训斥几句。然后,她们依然说着话、包裹着粽子,而我们依然调皮地玩耍着。

第二天一大早,家家炊烟袅袅,大铁锅下的柴禾烧得通红。富人家大锅满满实实,尤其是鸡蛋鸭蛋煮得多;穷人家小锅用水盖过半锅,但鸡蛋鸭蛋也有几个。

孩童们是天真无邪的,不管锅大锅小、蛋多蛋少。糯米、笋叶和着煮蛋的清香,阵阵飘出,让农忙疲倦的我们也不忍再多睡一会,兴奋地爬起来,拿着镰刀,到丘陵荒野里找一片艾蒿林,砍上一堆,抱回来。出去一忙碌,经过邻居家的门口,有客气的便会拿出新出锅的鸡蛋给上一个,嘴上客气地说“不要不要”,心里早高兴得不得了,便分去一些艾蒿去。回到家,在每个门框上插上两支大大的艾蒿,便吃粽子吃鸡蛋——这是日常清贫生活的改善。

端午插艾蒿,老人说是辟邪的。我后来想,更多的应该是预防疾病、防蚊驱虫。农历五月是夏至前后,被认为是毒月,暑气上升,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蚊虫繁殖,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齐出,叮人咬人。而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可以驱除蚊蝇、灭菌消毒,还能安眠助睡解乏,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缺医少药的农村,艾蒿的作用功不可灭。

皖西的端午节,农活再忙,还有一个功课也必做,那就是:接嫁出去的女儿、接未过门的媳妇来家过节。节前两三天,田田埂埂、庄庄落落走的都是接亲人,这个形式必须要,否则不合世俗,要成为左邻右舍茶前饭后谈资的。接来的人在娘家或准婆家过端午节,中午要杀鸡买肉好好吃上一顿,饭后还不能外出,叫作“躲午”辟邪。

我在想,这或许是对女人们的一种保护。这一时节,正如布谷鸟所叫“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要抢收麦子,又要抢插秧苗,所谓“双抢”,气温又高,白天黑夜里地忙,忙得脚底朝天,会累坏人的。女人总是弱的,于是设一个端午节,让女人出走,短暂地歇一时,吃粽子吃鸡蛋吃鸡鸭鱼肉补充营养,调整一下,再继续忙碌。老祖宗的每一个设置、安排,都是有深层含义的。

再说准媳妇进村,大多是怕见人的,总是低着头,躲躲闪闪、羞羞答答地疾步快走,希望马上进院进屋。你想,本身就是一个小姑娘嘛。但偏有顽皮的小男孩见着了,“小媳妇”“新娘子”叫起来,当地还有更接地气的叫唤,“小蛋子老马子来了”,这“老马子”还是“老妈子”,无法考证清楚,只是叫得小姑娘满脸通红,娇羞地嗔怪着。而准媳妇过完节回去,婆家还要准备一些礼物,如草帽、蒲扇、毛巾等三伏天干农活必备的物品,同时还要给个十元、二十元钱礼金,回去买西瓜买衣服。

有一年端午节前,皖西那片突然有个说法,必须要给嫁出去的女儿、未过门的儿媳妇送红伞,否则流年不利。于是当年端午节,所有商店的红伞销售一空。那一年烈日、雨天,红伞遮天,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我猜测,这是当地的商家行为,红伞卖不掉积压在仓库,于是编造了这么一个谣传进行促销。不过,效果很好,皖西农民是朴实、善良的。

皖西端午节,都是中午过,一大家子大团圆。江浙一带喝雄黄酒,于是喝出了白蛇救许仙偷盗灵芝草的故事。而皖西一带,男人们还是要喝白酒解解乏的。农活太累,儿女满堂,喝上几杯,晕晕糊糊地睡上一觉——“双抢”以来从来没有的午休!

醒来,“咕嘟、咕嘟”,喝一大碗凉茶,一刻不停地走进骄阳似火的农田里。

上一条:化学系校友、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朱敦回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英语专业校友邢云超撰文谈香港高校角色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中的重新定位

关闭

 
校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三孝口校区) 邮编:230061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锦绣校区)
版权所有:©合肥师范学院校友联谊会 皖备案号:05003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