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更多>>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动态>>正文
 

两会上合师校友“好声音”(二)|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中小学生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体检

2023年03月13日 09:19  编辑:校友办  核稿:   点击:[]

[编者按]3月5日至13日、3月4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各地各界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在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我院198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成已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他围绕全民免费医疗、定期心理健康体检、中医药文化发展等提出建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其成校友的两会“好声音”。(发展规划处(校友办)


一、从基层医疗机构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

“‘免费医疗’有一套科学的医疗保健制度,来杜绝小病大医、有病不能医、小病上大医院、大病进不了大医院等情况发生。”继去年全国两会提交有关“全民免费医疗”的提案之后,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继续提交关于从基层医疗机构开始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的提案。

张其成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民免费医疗关系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有两点:一是全民免费医疗国家财政能不能承担得起?二是全民免费医疗之后还能不能看得上病?”

张其成介绍,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75593.6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0718.5亿元,占27.4%;社会卫生支出33920.3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20954.8亿元,占27.7%。人均卫生总费用5348.1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6.5%。

从统计公报的数据看,卫生支出分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部分,如果“全面免费医疗”个人的部分都由政府来承担的话,要多负担2万多亿。但实际上账不能这么算!所谓“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意味着个人完全不出钱,也不意味着完全由财政负担,而是一种保障水平很高、个人支付比重很低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张其成认为,全民免费医疗的关键是改变医院现有的医疗费用制度。医疗费用应该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个人缴纳适度的医保金,放进医保基金的大池子里。然后由医保基金和政府财政来共同维持医院的运营。“要切断医患之间的金钱交易关系,回归纯粹的医疗关系,让医院和医生不再为了挣钱创收而过度医疗,这样就会大大节省医疗费用支出。”

为此,张其成在提案中建议,应解除公立医院创收盈利压力,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要明确政府办公立医院的责任主体,公立医院要去市场化。政府要保障公立医院的投入,包括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薪酬等均由财政保障,让公立医院能够心无旁骛完成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同时,通过整合医保基金与财政资金开展免费医疗试点。统筹使用好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采用“基本医疗保险先支付+财政兜底”模式,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医疗费用。让医院、医生和患者都没有财务压力。避免将财务压力转移到医院和患者任何一方。财政资金要保证医务人员的体面收入,医生的收入和用药、检查等费用彻底脱钩。

张其成还建议,要严格执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患者看病要严格遵循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小病在基层医院解决,大病由基层医院转到大医院。目前全国各地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医保报销额度普遍都提高,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建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免费医疗,减少就诊手续,拿药、治疗都不用交费,由医保基金预先支付。

社区医生、乡村医生等基层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承担着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的防治,以及公共卫生、家庭签约服务等工作。张其成建议,应极大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和薪酬待遇。医学院校要将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发展重点方向,扩大全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基层医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充分发挥医联体的制度优势,通过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上级医院要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要大大提高基层医生薪酬待遇,让他们有尊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


二、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对家长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10岁至1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另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

各种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如隔代的溺爱、父母离婚率居高不下、家长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等,都会导致青少年遭受心理创伤而引发心理疾病。学校教育的功利化与唯分数论,导致青少年将学习成绩和生命意义的高度粘连,致使青少年缺失对未来的憧憬和生命意义的多元化感受及思考。海量网络信息导致青少年学习与思维障碍,身不由己地沉湎于虚拟网络世界,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社恐频频发生。

张其成建议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以减轻就医负担。同时,由教育部牵头设立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国家卫健委新成立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协同合作,从心理科普、专业筛查与评估、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技能认证、人才培养与人才库建设六大方面,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框架。重点是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支服务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在中小学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相对不规范的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大幅增加样本采集的数量,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心理特征的动态追踪进行大数据的全面分析,拟定有效的测评问题,创新多维的测评方法,比如增加三维动画、人机互动等测评手段,从而提高量表筛查的可信度,用规范量表对中小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有效跟踪。


三、建设博物馆弘扬中医药文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提到,要重点支持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中医药博物馆体系,更好展示中医药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认为,应借方案印发契机,腾退恢复北京“太医院”,建设燕京中医药博物馆。

张其成介绍,目前,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已基本确定,将在北京市朝阳区新建。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落户北京,有助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也符合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及文化中心定位。而坐落于东城区的‘太医院’从一个特殊的层面展现了古代帝王及御医的生活方式,也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可作为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主馆之一,与新建主馆形成互补。”张其成建议,建设燕京中医药博物馆,实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一馆两址”布局。其中,新建主馆侧重于全方位、全领域、全图景式展现中医药发展历史,“太医院”馆侧重于展示宫廷医学、燕京医学。

为更好弘扬中医药文化,张其成还建议设立国家中医药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搜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文物、文献,并对面临损毁的文物文献进行抢救式修复。


上一条:【校友喜讯】我院校友高鸿钧院士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下一条:两会上合师校友“好声音”(一)|全国政协常委高鸿钧:鼎力实施“大科普战略”

关闭

 
校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三孝口校区) 邮编:230061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锦绣校区)
版权所有:©合肥师范学院校友联谊会 皖备案号:05003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