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更多>>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动态>>正文
 

[校友文苑]科技日报社军事部主任唐先武校友:梦想时代

2019年11月04日 13:31  编辑:校友办  核稿:   点击:[]

[编者按]近日,93届政教专业校友、科技日报社军事部主任、高级记者、国内著名环保人士唐先武又一本散文集《故乡,已是驿站》,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唐先武出身在六安霍邱,一直情系皖西风情、江淮文化,写出多篇精美散文,文笔优美,感情深沉。已发表文章有300万字,出版有《沧桑家园》《城市疑惑》《强军砺剑》《军中英才》等多部作品。《梦想时代》是这本散文集中的一篇,文中描写在母校安徽教育学院(现合肥师范学院)求学的那段岁月。

人,总是在记忆与回忆中向前生活。中学写作文,总爱写上“回忆的手掌忽地推开记忆的大门”这么一句。推开就推开吧,如果不及时推开,诸多往事会随着蜘蛛网儿一块,慢慢地被逝去的时光风干。

失去的麻木,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没发生过什么了。

在北京南下的高铁上,望着快速退后的窗外风景,我想到了曾经北上第一次坐火车,想到了一些求学的故事,从中师到大学再到研究生。而第一次坐火车北上,就是去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

现在想想,其实中师三年,还是苦中有乐的。1980年代,每月有26.5元的生活费和30斤粮票,基本上还是够用的,偶尔还和几个同学哥们在路边小店要个卤菜、喝个啤酒什么的,青春的身体和不思考的大脑,让我大多数的时间里倒是无忧无虑,甚而至于看上去还很潇洒。当然,现在看来那是假相。

中师毕业后,到一所丘陵地区初级中学任教,过了两年更为苦闷的日子,心酸程度只有自己知道。喜欢交往的性格与工资低下囊中羞涩冲突着,贫瘠空白的校园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精神、肉体冲突着。白天,学生的到来,校园喧哗而骚动;夜晚,校园空荡寂静,让思考的我身心俱感孤独。而几天一过便是周末,更有漫长的寒暑假,让精力充沛的我犹如困兽般锁链在荒山野岭里。雨雪菲菲,泥泞四野。思想的野马也被囚禁在高高的圈里,孤独寂寞在每一个早晨、每一个夜晚。偶尔也去镇上转转,但实无落脚之地,有的地方去得稍多两次,便会遭到白眼,甚至不顾及情面的当面表露,其情其景让人窘迫尴尬,心里很有些绝望。

人只要不死,总有几个拐弯。正此时,同事好友准备报考安徽教育学院,在他的影响下,我便投入其中,与之进县城报名,积极复习,到市里考试。没曾想一试即中安徽省教育学院政教系历史专业,全县第一。现在安徽教育学院已改名为合肥师范学院了,这便是我的大学——那时地址是合肥市金寨路261号。

由偏远的丘陵乡村到县城中师三年,此次再到省城合肥,倒是一步台阶一个进步。几多师兄师姐考几年都没有考上,我一次“中举”让他们刮目相看。可每次短暂的些许风光让他人羡慕之后,都是长长的阴霾心境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独自吞噬。表面的东西有时就像豪华包裹,光鲜而坚硬,但内里的柔软与脆弱只有自己知晓。

讲故事吧。在安徽教育学院发生的故事。

安徽教育学院打篮球盛行,在合肥市比赛都较有名。参与校报、负责版面、发表诗歌、做校园篮球赛事报道及评论……让我在同学中影响不小,尤其是在霍邱同乡圈子里,大多数人都认识了我。这便衍生了一个故事——打架。

一次,中文系同乡阿军在大食堂与人发生争执,说是受欺负了。年轻火爆的我一听,不问青红皂白蹿上去,还没看清对手的模样,便野兽般地连饭带菜一缸砸在对方的头上,顿时饭菜如散花般地在食堂间飞落。对手还没来得及反应,我的同学兄弟们听说我打架了就迅速围上来要帮忙动手,有20多人。我一看事态要扩大,忙说“没事没事”立即撤离现场,围上来的人也就疏散了。现在想想真是冲动,并有些后怕,如果当时被校方抓住了被追究了,此后人生又该如何改写!班主任刘老师事后还是知道的,点了下说“听说你打架了”,我搪塞了一下“没有”也就过去了。人的一生真是说不尽,不知道哪件事会影响你的人生轨迹。在这里,真诚地对那位不知名的同学说声“对不起”。

再往后看,也是有缘。后来阿军我们俩一块北上到同一所大学读了研,他给了我一些帮助;毕业后他到了人事部、国务院,转了几年后又到了《科技日报》社,我们交集了三年同事。真是冥冥之中好多事情说不清!

还是回到教院的那些日子。当时一入学,仗着有一点基本功,真没有认真学习,整天吊儿郞当的,就知道瞎玩,甚至不上课。逃课和两个兄弟去学蹓旱冰、看电影,去合肥同学家里打牌、喝酒,甚至因为用煤球炉在宿舍走道里做饭还敢和班主任争吵。

回忆那段青葱岁月,心情总是复杂的。穿越时空的长河,你能窥见一个懵懂青涩、少不更事的少年,一路磕磕绊绊的走来。彼时年轻,还没有穿上成熟和世故的外套。却也因为年轻,做过一些做错的事,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有一件事就让我时常愧疚,28年过去了,依然不能释怀。

同学大国,晚我两年上了师范,毕业后带妹妹到合肥治眼疾。这是一个好哥哥,父母已双亡,他全力照护妹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到学校找我,穿了双很旧的布鞋并沾满泥土。聊天中我竟顺嘴说了句:“进城了也要换双鞋。”真是年少轻狂,说出这种不体谅他的困境、伤他自尊的话来。好在他一直佩服我,什么也没说,不知有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传来消息,大国竟因口角之争被邻里的垃圾人给刺死了。这让我痛恨不已并永远是个心结。

来到安徽教院学习的人,大多是想继续改变命运的人。因此,这里有个特殊的学习风气弥漫校园,那便是考研。这里,考研信息汇集,考研资料巨多,考上者给奋斗者励志,一届接着一届传染,每个人都想实现梦想。如果说现在衡水一中、毛坦场中学是高考梦工厂,那么可以说那时的安徽教育学院就是考研的梦工厂。而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前者是军事化管理,是老师拼命地引导与教学;后者却是松散化管理,更多的是自觉与自学。

第一个学期,我就那么浑浑噩噩混过去了。再看看身边的好几位同学,都加入了考研大军。一“事”惊醒梦中人,咱也来凑凑热闹吧。早上一早起床,顺着包河公园跑步,然后背英语、背政治,上课看英语、看考研专业书,晚上参加考研英语辅导班、政治辅导班。

说到上英语辅导班,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去年去加拿大多伦多,住在好友国保同学家。一个晚上,吃过烧烤喝完酒之后,国保说彦彬同学在美国当教授呢,给他拨个电话吧。电话通了后,彦彬上来就和我说,当年在合肥给你自行车弄丢了,还记得吗。说的就是这件事。记得当年为了去校外学英语,我勒紧裤腰带买了辆新自行车。没几天同乡同学彦彬要借去外出上课给丢了。过了一个月后,他硬挤着给了我200元钱——当时相当于中学老师的三个月工资。丢了学习交通工具,这在当时也算是件大事,所以记得清楚。只是好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大发展,奋斗者度过了那个苦逼时代都迎来了光明。彦彬兄如今在美国当教授,开了个微信公众号——图图教授看留美,经常发些原创性文章,对于有此方面需求者很有帮助。通过微信可以看出,他们全家在美国生活很幸福。

再说学习,绝对是个苦活。日常学习不说,一学年后的暑假,我便留校苦读了。上英语、上政治,复习专业课。由于学校重新粉刷装修,除了留个行李房,其它房间全部封锁。有亲朋好友在市里或租得起房的同学,都搬到舒适环境里,我只能在行李房狭小的空间里挥汗如雨,与蚊虫斗。在昏暗的灯光下,度过一个个炎炎夏日,少吃不穿,光着膀子学洋文、讲政治、谈历史。学得累了烦了,倚靠在行李堆上,白天看窗上蜘蛛结网补网捕获蚊虫,夜间看月光水银般铺地,空荡荡的校园,让我呆呆地想什么是未来的出路。在寂静中独处久了,便产生可怕的孤独!

正是留在合肥复习,大舅还以为我发达了呢,便要来合肥游玩。来后我陪他们去了趟动物园。看到关在笼子里或小天地的动物有所感触。与人一样灵性的动物,却受到人的禁锢,游动物园后写下一组《动物杂咏》。那是1992年夏天。

再回到当时复习考研。报考学校与专业,考虑再三,我联系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社会经济史方向。一是因为本来是学历史,并且还有一些兴趣;二是冒昧写了封信给导师蒋福亚教授,先生很快回信了,指导我选用复习用书和复习方向,让我心里有些踏实。于是大胆与作者联系,四处购买先生指定用书。后来果真成了先生的学生。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产物,哪怕在事后看起来是很可笑的。考研报名就是这样。由于当时的局限,为怕人才外流,各县教育局对于教师考研是严格控制的,一般不给报名参考。因此,那时考研报名是件很难的事情。临近报名时,大多数同学都回到县教育局,各寻门路找关系送礼品疏通办手续。如此麻烦,我想干脆在合肥直接报名得了。

在一个下午3点钟左右,我揣着忐忑的心、带着准备好的有关材料,独自来到合肥一个报名点。当时室内只有一个人正在看电视。那是一场中日足球比赛。我就悄悄地坐下,和他一块儿看球,一块儿骂日本,一块儿骂国足,看球,评球。那一天是1992年11月6日,在日本广岛,第十届亚洲杯半决赛,中国2:3日本,又输了!下午近6点钟,球赛结束了,他问我干什么,我说我是来考研报名的,他二话没说,材料也没怎么看,就给我顺利地办了手续。

幸福来得就这么突然。这比我看球、骂球还要高兴!事实再一次证明,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更多地努力,机缘巧合也是你努力的结果。

我的考研之路就这么磕磕绊绊、却又顺顺利利。报名一关,原本悬着的心就这么轻松放下了。说实话,原来把握是很小的。如果合肥报不上名,我可能参加考研的机会就不大了。一是时间很紧了,回县教育局再找人协调通融,肯定有些来不及;二是学习、复习并不充分,也不自信,怕是顺水推舟也就放弃了。这次顺利报上名,对于我来说又是推着我向前走,我只有顺理成章地参加考试了,而不管它考上考不上!

学习、报名,再加上诸多努力,研究生也就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同专业里是个全国都较有名的院系,有两位史学大家:齐世荣和宁可先生,各阶梯专家也比较齐全。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从穷乡僻壤,从县城到省城,又要到首都北京了!

感谢安徽教育学院浓烈的考研之风大环境,感谢诸多兄弟的大力帮助,终于有了走出安徽的机会。说实话,那时我也是背水一战了,也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了,考上了,北上;考不上,南下,我要到深圳打工去了,我已经铁定了不再回那丘陵山岰了。我在那里实在呆不下去了,苦逼、焦虑、困窘,让我透不过气来。只是现在想来,若去深圳打工,1993年夏季就去深圳打工,现在混成啥样了呢?沉沦、底层,还是风光、富贵,皆不得而知。

但是我还是满意北上的,满意其后的过程,满意当下。对于安徽教育学院,后来徐光寿先生到北京,我们一起筹划了最早的北京校友会,我作为副秘书长做了一些工作,并为学院改制合肥师范学院努了力。安徽教育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我自费2万元在科技日报登了半个版文章宣传母校。再后来成立新北京校友会,我也作为副会长积极支持活动。只是限于中央的有关要求,后来北京校友会取消不再活动,但是在京校友还是牵挂母校、并互相交往的。

考上了研究生,教院也就毕业了。别的同学又回去,又准备下一年度的考研了。我把户口、学籍档案从合肥直接转到北京,那个暑假便轻松地在合肥参加了中美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这是一个月的活动,美国教育志愿者来合肥和我们交流,我的收获又是满满。

离开安徽教育学院,我就没有正式回去过。建院四十周年、五十周年,作为嘉宾,学校也曾邀请回去过,终因事多未能成行。记得有一个夜晚出差合肥,吃过晚饭后在合肥朋友陪同下回到校园,在灯光月影里走了走,看了看。听说改为合肥师范学院后又建了新校区,面积、建筑物都扩大了很多倍,这也是现代办大学的模式。只是不知道,学习风气有没有以前那么浓了,尤其是考研之风有没有以前那么盛了。不过有一点,就是对学子改变命运,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怀念你,安徽教育学院!怀念那段青葱岁月、梦想时代。

(摘自作者散文集《故乡,已是驿站》(安徽文艺出版社)

上一条:上海校友李中军、潘定春应邀回校作讲座 下一条:[校友观点]数学专业校友、北京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期待《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重问题、接地气、可操作

关闭

 
校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三孝口校区) 邮编:230061 /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锦绣校区)
版权所有:©合肥师范学院校友联谊会 皖备案号:05003732号